【1566沈一石相关/略高沈】蒙童儿

之前写的一篇1566同人,just存档

++++++

(2014-10-13 21:31:20)转载▼

1

船将要行到淳安县,沈一石穿着绸缎衫子。

这般的天气里,穿绸缎确实凉爽得多。以至于他几乎要忘了朝廷里的党争,忘了几船自己也不知道会拿来买田还是赈灾的粮食,也忘了那个清高的妓女芸娘。

他挥挥手,颇有雅兴地想说什么,管家走上来,他却怔了怔。

他的琴,已经烧了。

焚琴煮鹤,眼下的沈一石身着绸缎,身边莺莺燕燕,不知俗到哪里去了。

于是他莫名地想到高翰文。

倒是个从不干焚琴煮鹤勾当的人,就连在他面前提个“钱”字,都让你落了下乘,就像是个在“高雅”二字前无可遁形的俗物。

俗便俗吧。沈一石想。

总之琴也砸了,女人也送了人。

眼下命悬一线,何在乎俗不俗。

2

沈一石终究没看错海瑞。

他或者不知道自己是海瑞这一生中为数不多的、几乎能扳着手指数清的,能让他下不来台的人之一。

当然这代价是沈一石自己的命,然后再带上几个封疆大吏,最后还有内阁首辅。

不过他也早料到。

做了官商,太平日子里劳心劳力赚来的东西,“民变在即,便掠之于商”。

总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。远在北京城、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,比他的任何一位祖先都更严密、精细而贪婪地掌握着率土之滨中每一个手里的每一粒米,每一厘银。

沈一石或者在五年前,也可能是十年前,就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国库和内帑以外的银庄。

小孩子用的“扑满”,做成一只肥肥圆圆的小猪样,等存满了扣扣,等用时望地上一砸,便飞出许多平时攒下的铜钱。

江南织造也是一样。

砸碎的那个“扑满”,便作沈一石样。

3

他是除了嘉靖皇帝以外,大明朝唯一一个能将两京一十三省账目几乎熟稔于心的人。

若说江南这块,也许还强于嘉靖皇帝。

毕竟除了沈一石自己,没有人知道,嘉靖朝的第一富人、人们口口相传里富可敌国的官商沈一石,到底有多少钱。

厚厚的账本,做成白色的枷锁,或许就要换成套上他颈子的白绫。

4

他望着芸娘的时候,说到底其实并不是什么自己的女人被人抢了的愤懑或是心酸。

她终究和他自己是一样的人。

选沈一石?或是高翰文?

选自己是没有下场的。

而高翰文是个傻子。

当然沈一石并非从未想过,也做这么一个傻子。

5

人有时毕竟不能太聪明。高翰文只有他的才学和高雅,于是他不必死。用血书即可救得。

可沈一石除了才学和高雅,还有算计和倾轧,还有权谋和政斗,还有许许多多的俗事。

他甚至有钱。

芸娘喜欢高翰文的,无非是才学和高雅。于是高翰文可以将自己的全部交给她去喜欢。

可这在沈一石身上,就小得几乎看不见。

窗外鹧鸪成一对,游鱼两行,去了又回。

碧油油的叶子接在水里。

沈一石离开淳安县的清晨,船的那头、码头的里面,是家家热腾腾的炊烟。海瑞那苦兮兮的脸上终于露了笑容。

沈一石也跟着笑。办了好事,谁不高兴。

就算要死。

6

沈一石听着人开门,听着高翰文走进来,他没吭气,没睁眼。

鼓声隆隆。

“知音”二字,也不是听鼓来的。

而琴早烧了。

鼓声震得他自己的心都在颤。似乎愤懑,似乎磅礴。

他只是想说些什么,却又觉得,不想说了。

我之后,君复伤。

要让那双干净的眼睛,见多少脏东西,才能活下去呢?

他能预料到。

他甚至能预料到他死后的禁城,又哪会预料不到一个傻子要怎么活下去。

他算计了一切,备好了后路。高翰文不懂,芸娘会懂。她比他更擅求生,会带着这个高雅的蠢货一起活下去。

沈一石莫名地觉得,自己的某个部分,似乎也跟着活下去了似的。

7

火焰里,他想着高翰文最后的那一个眼神。他还是不懂,什么都不懂。

死便死了罢。沈一石想。

他闭上了眼睛。火声如琴,金铁铮铮。身旁大厦倾倒,如磐如磬。

席卷而来的烈火裹着沈一石最后的一缕思绪,化成了烟,浓浓地升入了大明朝的夜空。

【end】

评论(2)
热度(42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不读书 | Powered by LOFTER